益陽市域城鎮體系規劃(2000-2020)

活動地區 /Location: 山東異樣 開發計劃人口數 /Population:: 443 萬 征地占比 /Area: 1.2 萬m2公里遠 成功完成時間間隔 /Completion: 2003.10 委托人核編行業 /Client: 岳陽市市老百姓政府性 拿獎問題 /Awards: 2003 年貴州省制作常務理事會頭等獎,2004 上半年華裔民中華人民制作部一等獎
一、項目概況
益陽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資水縱貫東西。 地理位置為東經110° 43′ 02″—112° 55′ 48″,北緯 27° 58′ 38″—29° 31′ 42″之間,直線距離東西長 217.5 公里,南北為 173.3 公里,總面積 12325 平方公里地,東與岳陽市的岳陽、湘陰兩縣為界,東南與長沙市望城、寧鄉兩縣接壤;南與婁底市的漣源、新化兩縣相連;西與懷化市的溆浦、沅陵縣交界;西北與常德桃源、漢壽、安鄉縣毗鄰北與岳陽市的華容縣和湖北省荊沙市石首縣相望。益陽市歷史悠久,西漢初年置益陽縣,1950 年設縣級益陽市,1994 年撤地建市,全市共轄資陽、赫山、南縣、桃江、安化、沅江、大通湖 7 個縣 ( 市、區 ),共 68 個建制鎮、58 個鄉,14 個街道辦事處,2000 年底全市總人口 450 萬人,國內生產總值 209.4 億元,財政收入 5.28 億元。
二、區域背景
益陽市在全省 13 個地級市中,人口(非農業人口)規模排第 6 位(30.5 萬 人);財政收入排全省第 12 位。益陽市是湖南省環洞庭湖城鎮圈的三個中心城市之一,在全省處于二級中心城市的地位。
1.形勢與機遇
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向中西部轉移,長江流域成為新的經濟熱點,洞庭湖的綜合治理等是加速益陽經濟發展的良好契機。
2.區位優勢
益陽地處湖南省經濟較發達地區之一的洞庭湖經濟圈。
3.交通優勢
益陽有已建成通車的長常高速公路,有319國道橫貫市區,建成的石長鐵路與現已修建的洛湛鐵路在益陽交軌,并且隨著洞庭湖的綜合治理和資江的開發,益陽的水運將進一步加強,原來交通落后的益陽今后將成為湘中北地區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4.政策優勢
市委、市政府對小城鎮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實行中心城鎮經濟帶動戰略,城鎮建設有了空前的地位。
5.農業與農村優勢
發達的農業基礎和豐厚的農業資源,使益陽自古就成為“魚米之鄉”,益陽的糧食、水產、麻類、蘆葦、竹木、牲豬等農副產品產量居全省領先地位,農村經濟富庶,這為工業與城市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推動力量。
6.良好的建設條件
益陽地處雪峰山余脈和洞庭湖平原的結合部,資水奔流不息,建設用地情況和城市用水條件良好。
三、發展戰略規劃
實施“突擊重點、推進兩頭、完善基礎、提高質量、形成體系”的城鎮發展戰略。形成以益陽中心城區為核心 ,以“一點三線”為重點 , 以 13 個重點建設城鎮為支柱 , 以廣大小城鎮為基礎,形成等級序列分明、規模科學合理、職能分工明確、空間布局有序的城鎮體系。
1.“突出重點”:指突出“一點三線”區域的城鎮發展。以益陽中心城區建設為重點 ( 即“一點”),以益—桃—安、益—沅—南普一級公路、長常高速以及三一九國道、石長鐵路交通走廊 ( 即“三線”) 為主軸,建設“一點三線”城鎮密集區。
2.“推進兩頭”:一頭是指合理發展益陽市中心城區,另一頭是指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 13 個重點鎮。
3.“完善基礎”:是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市域基礎設施和城鎮基礎設施,重點放在“南北通道”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防洪等方面。
4.“提高質量”:是指提高城市道路硬化率、自來水普及率、然氣普及率、人均居住面積、城鎮綠地率、城鎮景觀、城鎮市容市貌等。
5.“形成體系”:是指依托全市基礎設施網絡形成以益陽市中心城區為中心,以縣城和縣級市、重點鎮為重點,以廣大建制鎮為基礎的、各城鎮規模等級分明、職能分工協調的城鎮體系。
四、城鎮體系結構規劃
1. 至 2020 年,全市有大城市 1 個,中等城市 1 個,小城市 4 個,中心建制鎮 9 個,一般建制鎮 83 個。一級中心 1 個,規模 80 萬人;二級中心 5 個,規模 15-30 萬人;三級中心和重點發展鎮 9 個,規模 2-5 萬人;一般建制鎮 83 個,規模 1-2 萬人。城鎮密度達每千平方公里 8.1 個,每十萬人 6 個。
2. 湖區城鎮重點發展輕工、食品,山丘區城鎮重點發展竹木和礦產品加工;城鎮的經濟職能將由單一的水平門類分工向水平與垂直門類分工相結合轉變,促進城鎮職能的綜合性與專門化;城鎮間有機分工、協調發展。
3. 空間上將以益陽中心城區為核心,以益陽——桃江——安化、益陽——沅江——南縣、長常高速和319國道以及石長鐵路交通走廊為主軸,以中心建制鎮為支柱,以廣大小城鎮為基礎,形成布局有序的“一點三線”空間結構。
返回列表 》